如果你相信人工智能(AI)将重塑人类文明,那么 Demis Hassabis 的每一个想法都值得你屏息聆听。这位谷歌 AI 掌门人,正带领着全球资源最雄厚的“AI 军团”,打造通用人工智能(AGI)。
近期,《连线》(WIRED)的特约编辑 Steven Levy 在纽约谷歌总部与 Demis Hassabis 进行了深度对话,Hassabis 的应答如利剑出鞘,其核心观点如下:
- 未来 5-10 年有 50% 概率实现展现人类全部认知能力的 AGI;
- AI 发展过程中,最大担忧是安全(武器化、失控)和全球治理滞后;
- AGI 有望开启“极度丰裕”时代,解决疾病、能源等根本问题,改变人类行为模式,并催生新经济理论;
- AI 将赋能生产力提升,但护理等人文关怀工作不可替代;
- 谷歌探索“下一代Transformer”级突破,吸取教训加速产品化,未来“通用助手”将无处不在。

小编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做了简单整理,具体内容如下:
Q:DeepMind创立时设下20年之约,即先解决智能问题,然后用智能解决其他一切问题。如今15年已过,进度如何?
A:基本按照计划进行。未来5到10年,我们有五成把握触及AGI。
Q:AGI究竟是何模样?凭何断言临近终点?
A:关于AGI的定义存在争论,但我们一直认为它是一个能够展现人类所有认知能力的系统。
Q:谷歌前CEO Eric Schmidt曾说,若外国抢先掌握AGI,我们将满盘皆输,您认同吗?
A:这是个未知数,存在“硬起飞”的风险:AGI可能以小时为单位自我迭代,微弱优势瞬息变为天堑。我认为这可能是一个渐进式的转变。数字智能的影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真正冲击许多现实世界的事物,也许还需要十年以上。
Q:既然存在“硬起飞”的可能,谷歌是否认为率先获得AGI关乎生死存亡?
A:当下正值AI竞赛白热化阶段,海量资源涌入,重压之下亟待攻克诸多难关。我们当然渴望摘取AGI的圣杯级突破——新型疾病疗法、清洁能源革命、乃至重塑人类文明的伟力。但若初代系统奠基在错误的价值观上,或是安全架构存在致命缺陷,后果将不堪设想。
我尤为警惕两大雷区:其一,恶意行为者,无论是黑客个体还是敌对国家,将AGI武器化;其二,技术本身的反噬风险,当AI进化出更强自主行动力,我们能否铸造无法绕行的“数字牢笼”,确保其绝对可控?

Q:两年前,谷歌等AI科技巨头高呼“请监管我们”,如今美国却更想提速超车。监管是否已成伪命题?
A:精准施策的思路值得推进,它必须精准迭代,紧跟日新月异的技术认知;更要跨越国界协同。而后者,才是真正的死结。
Q:若安全机制追赶不及技术突破,会暂停研发吗?
A:眼下这些AI系统远未构成生存级威胁,风险尚在理论层面。真正难啃的硬骨头,反倒是大国博弈的暗礁。当然,若能抢出宝贵时间,以科学精神审慎推进,或许可以达到理想状态。
Q:如果如您所说那么紧迫,我们没有太多时间深思熟虑。
A:时间的确所剩无几。我们正兵分三路突击:第一路重兵押注安全防线与网络盾牌;第二路强攻“可控性”堡垒,也就是解剖AI思维的“机制可解释性”(Mechanistic Interpretability);第三路则必须同步开启社会大辩论:如何架构治理机器?如何在使用规范、部署红线乃至研发伦理等底层规则上,撬动全球共识?
Q:您认为AI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或取代人类的工作?
A:历史经验表明,新工具和技术的涌现往往会催生新的、甚至更优的工作岗位。这次是否会有所不同?我们拭目以待。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几年内,我们将拥有强大的AI工具,它们能显著提升生产力,甚至赋予我们近乎“超人”般的能力。
Q:若AGI胜任所有工作,它岂不是也能包揽新产生的岗位?
A:有很多事情我们不会想让机器去做。医生可以得到AI工具的辅助,甚至你可以拥有一种AI医生。但你不会想要一个机器人护士,因为护理工作中蕴含的人文关怀与同理心,是人类特有的温度。
Q:展望二十年后的AGI无处不在的世界,您构想出怎样的图景?
A:若一切顺利,我们将步入一个“极度丰裕”的黄金时代。AGI有望解决那些我称之为世界“生存根基”的核心难题,攻克顽疾、大幅延长寿命、发现新型能源。若能实现,人类文明将迎来空前繁荣,星际旅行乃至统治银河系都将成为可能。我认为这一进程可能在2030年代开启。
Q:对此我持保留态度。西方世界早已物质丰盈,但分配严重不均。至于解决重大问题,我们缺的往往不是方案,而是行动的决心。以气候变化为例,我们并非不知解决之道,却迟迟未能行动,这难道需要AGI来告诉我们吗?
A:我认同这一观点。人类在协作方面确有不足。自然栖息地的破坏,部分源于人们不愿为此做出牺牲。然而,AI带来的“极度丰裕”有望改变这一局面,让世界运作更接近共生模式。
Q:AGI可以改变人类的行为模式吗?
A:可以。举个简单例子:淡水危机迫在眉睫,海水淡化虽是解方,却困于高昂能耗。一旦AI驱动(如聚变)的免费清洁能源突破枷锁,水资源问题便迎刃而解,瞬间就从“零和博弈”变成了共赢局面。
Q:倘若AGI解决了这些问题,人类会变得不那么自私吗?
A:这正是我的期望。AGI带来“极度丰裕”后,我们需要伟大的哲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介入,引导全社会转向共生的思维模式。
Q:您认为由营利性公司主导这项创新是正确的路径吗?
A:当我们进入AGI带来的“极度丰裕”阶段后,势必需要全新的经济理论。我不解的是,经济学家们为何未在此领域投入更多精力。

Q:我撰写AI相关文章时,常收到公众强烈的愤怒反馈,仿佛重现了工业革命时期手工业者的抗议。人们感觉AI是在未经其同意的情况下被强加于社会。您是否遭遇过类似的抵制与愤怒?
A:我个人接触不多,但相关报道和讨论不少。这种情绪完全可以理解。AI变革的规模至少堪比工业革命,甚至可能远超。剧变总会令人不安。
Q:当您向公众阐述研发AI的初衷:推动科学、医学进步,深化对世界的认知,是否有实例佐证这并非空谈?
A:当然。以AlphaFold为例,这项诺奖级突破已实际应用于医药研发。当人们了解其价值后,普遍认为执此利器而不用,堪称道义失守。试想,若没有AI这类革命性技术来应对未来挑战,我才真正担忧人类的前景。当然,AI本身也是挑战,但若运用得当,它能成为解决其他难题的利器。
Q:您的游戏背景如何影响当下的工作?
A:我年少时参加国际象棋比赛的经历,那种高压环境下的训练,对应对如今科技界的激烈竞争大有裨益。
Q:对AI来说,游戏系统似乎更容易掌握,因为它们受规则约束。我们在这些领域见识过灵光乍现的惊艳时刻,我想到AI系统在各种游戏中使出的令人惊讶的招数,比如 Deep Blue 国际象棋比赛中那次“上帝之手”(Hand of God),以及 AlphaGo 对阵李世石时的那步“第37手”(Move 37)。但现实世界要复杂得多。AI能否在现实生活中做出类似的、超越直觉的大师级举动?
A:这正是我们的终极愿景。
Q:AI能洞悉存在法则吗?
A:这正是我对AGI的深切期望,即催生全新的物理学理论。目前尚无系统能像人类一样“发明”围棋这样的游戏。AI或许能解决数学难题,甚至包括“千禧年难题(Millennium Prize problem)”,但它能否提出像“黎曼猜想”那样震撼的假说?恐怕不能。这需要真正的创造力,现有的系统尚不具备。
Q:若AI能破解宇宙的终极密码,那将颠覆认知。
A:这正是我投身此领域的初心,也是我儿时起便追寻的目标。
Q:为了“解构存在”?
A:是理解现实本身,以及现实的本质。我的推特简介写着“试图理解现实的本质”,这或许是最深邃的命题。我们没有理解时间的本质,以及意识与现实的关联。我不解人们为何不常思考这些,它们明明近在咫尺。
Q:您尝试过迷幻药(LSD)吗?有些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瞥见现实的本质。
A:没有,也不打算尝试。我的探索源于游戏和大量阅读,即科幻与科学著作。我深谙神经科学,格外担忧药物对大脑的影响。我的思维已精细调适,这正是我前行所需的。
Q:话题虽深,但您当前重任是领导谷歌的AI竞争。业界似乎陷入“蛙跳”模式,每隔几周谷歌或其竞争对手就会发布一个新模型,声称取得了领先地位。是否会有一次颠覆性的飞跃来打破这种循环?
A:谷歌拥有最雄厚的研究储备。我们持续探索着“下一代Transformer”的可能。

Q:你们内部是否有候选方案,有望带来堪比Transformer的突破性飞跃?
A:是的,我们有三到四个极具潜力的想法,有望孕育出同等量级的跃升。
Q:若实现突破,如何避免重蹈覆辙?2017年谷歌工程师虽首创Transformer架构,却未能把握先机,反被OpenAI借其引爆生成式AI浪潮。
A:我们需汲取教训。当时或许过分专注于纯粹的研究。如今回看,发明之后更应加速产品化与规模化。这正是我们此轮计划需要关注的。
Q:谷歌等公司正竞相研发能执行任务的AI 智能体(Agent)。关键挑战是否在于确保其自主决策时不“捅娄子”?
A:当前模型多是被动问答系统。但用户希望它不仅只是推荐餐厅,更希望它能直接完成预订。随之而来的新挑战是如何为智能体设置“安全护栏”。我们正全力投入安全测试,确保其上线前的可靠性。
Q:这些智能体将成为用户持续的“伙伴”和“任务执行者”吗?
A:我构想的是“通用助手”。终极目标是一个用户每日依赖、无处不在的系统,一个了解用户偏好、提升效率、丰富生活的忠实伙伴。
Q:请您解读下谷歌I/O大会新发布的“AI模式”(AI Mode)。当用户搜索时,可直接获得聊天机器人的答案。加之已有的“AI概览”(AI Overviews)置于搜索结果顶部,用户点击链接的需求进一步降低。这是否意味着谷歌正转向新范式,即通过生成式AI对话(而非传统搜索)来实现“整合全球信息,供大众访问”的使命?若Gemini能解答一切,搜索功能是否终将被取代?
A:两种需求泾渭分明。当你需要快速获取准确信息、核实事实或查证来源时,“AI概览”(AI Overviews)驱动的搜索效率极高。若需进行更深入探索,“AI模式”(AI Mode)则是理想选择。
Q:但我们刚才讨论的,是与AI助手持续对话作为未来交互方式。
A:Steven,我不知道你是否有助手。我有一个非常棒的助手,她已经为我工作10年了。我并不是所有信息需求都去找她。我只是用搜索来解决,对吧?
Q:您的助手并未掌握全人类知识。而Gemini志在于此,用户何需再搜索?
A:眼下及未来两三年,两种模式将并行发展且不可或缺。谷歌的目标是在两者中都占据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