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esforce首席执行官马克·贝尼奥夫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表示,人工智能目前在公司所有工作中占比高达 50%,涵盖工程、编码和客户支持等关键职能。
今年 5 月,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表示,这家科技巨头目前 20% 至 30% 的代码是由人工智能编码助手编写的。
今年 4 月,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表示,谷歌目前超过 30% 的代码是由人工智能生成的。
这是CEO们最新的炫耀:引用数据显示人工智能正在公司内部发挥重要作用。此举凸显了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并且必然会吸引重要人士的关注。
投资者听到的都是些神奇的话语:这家公司正走在节省成本的正轨上,这大概是通过未来裁员来实现的,但却很少被明确地提及。
这也向那些宣称要削减开支的大型科技公司的客户发出了信号:他们应该尽快掏出钱包,将更多人工智能融入到自己的运营中,否则就有可能落后。
但这些来自 Salesforce、谷歌和微软的 CEO 的言论最终有多重要,我们很难知晓。
他们引用的指标看似精准,但当被问及时,他们的发言人拒绝透露这些数字是如何计算的,也拒绝透露他们如何定义他们所声称的人工智能所做的工作。

人工智能工具为谷歌生成了 30% 的新软件代码,这一指标同样模糊。这个数字指的是程序员建议的原始代码行数、提交的代码行数,还是已投入生产的代码行数?
贝尼奥夫的表述更加模糊。在采访中,他将人工智能能够完成公司一半的工作的能力描述为“数字劳动力革命”,但他没有明确说明具体含义。
“工作”在此语境中指的是什么?例如,他提到使用人工智能共同撰写 Salesforce 的企业计划,但没有详细说明该计划的具体内容,也没有说明人工智能的贡献程度。
它是否提出了计划的提纲,还是贡献了部分文本?它的建议是否被保留在最终文件中?
然而,其他专家则表示,贝尼奥夫的言论并非虚张声势,而是人工智能改变职场的现实。
荷兰职业心理学家马雷斯·贝斯特表示,尽管首席执行官们关于人工智能已完成多少工作的言论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些数字非常模糊和抽象。
“我们经常看到首席执行官们使用这种语言,”他说。“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向员工发出的信号,告诉他们,‘你最好小心点,最好表现好点。’”他补充道,从商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好的领导力。
“我对那条评论其实有点失望,”他指的是贝尼奥夫的声明,“因为我认为我们永远不会走向一个只有人工智能技术被用作组织内部员工的时代。人类员工和技术之间将会是互补的关系。”
Jethmalani 表示,这种弹性甚至会让员工感到焦虑,因为他们会觉得“我们要把你淘汰了”。“在我们需要员工高度投入、愿意尝试和创新人工智能的时候,这种信息会削弱信任,影响采用率。”
她表示:“我确实认为,这确实为企业认真考虑如何将人工智能融入其组织设计奠定了基础。”她还补充说,企业还必须处理高管对人工智能的说法与实际情况之间的脱节。

“这些领导者做出了大胆的宣称,而员工们的感受却截然不同,”她说道。她解释说,首席执行官们对人工智能的态度往往比员工更乐观,而员工们则更加焦虑。
她说,最终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拥有“结构性同理心”的公司——也就是说,建立能够倾听一线员工心声的系统。
“归根结底,你仍然需要人类真正采用人工智能,你需要让他们参与你的旅程,并弄清楚如何与他们协同工作,而不是你对他们做些什么。”
贝斯特表示,首席执行官们或许只是在向竞争对手吹嘘这种灵活策略。他们说:“看看我们,我们在这方面领先一步。”
贝尼奥夫则表示,更好的信息“应该是,通过利用人工智能以及我们现有的人力资本优势,我们能够在为客户创造效率和更大价值方面取得比现在更大的进步。”
贝斯特补充道:“目前,首席执行官们显然希望向利益相关者表明,他们支持人工智能,并专注于效率、利润和为股东创造价值。” “但如果组织不考虑如何与员工沟通,这可能会适得其反。”

或者,如果人工智能无法完成如此多的工作,他们是否不得不重新雇佣人类员工?
今年5月,就在几个月前,Klarna首席执行官塞巴斯蒂安·西米亚特科夫斯基宣称人工智能能够取代人类员工,如今他却扭转了因人工智能而冻结招聘的局面,并宣布公司将增加更多人工员工。
他告诉彭博社,Klarna目前正在招聘,以确保客户始终能够与真人沟通。“从品牌和公司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让客户明白,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以找到真人,这一点至关重要。”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