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地理位置一直很尴尬,处于四个板块的交界处,整个日本岛全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全球9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因此,日本民众常年处于自然灾害的恐惧之下。
而近几年,富士山有频频有复苏的迹象,富士山一旦喷发,火山灰能直接埋了整个关东地区,在内外多重的自然危机下,日本民众对于“日本沉没”的恐惧日益剧增。

“日本沉没”这个话题经常活跃在日本论坛上,虽然日本岛短期内并不可能沉没,但日本网友连岛沉了去哪避难都想好了,中国将是日本人在日本岛沉没后避难的不二之选。
那么,灾难频发的日本真的有沉没的风险吗?日本网友又为何会觉得中国会是避难的最佳选择呢?
日本真的有沉没的风险吗?
日本的地理位置有点像住在火山口边,随时得提心吊胆,它坐落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全球9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条线上。
四个板块——太平洋、菲律宾海、欧亚和北美——在日本底下挤来挤去,像几个人抢一块地盘。地震、海啸、火山喷发,哪一个都够呛。

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9.0级,掀起40米高的海啸,福岛核电站的事故让全世界捏把汗。2024年石川县能登半岛地震后。
日本气象厅又警告南海海沟可能有大动作,未来30年有70-80%的概率发生8级以上地震,可能带来30米高的海啸,够把东京、大阪这些沿海城市淹个透。
富士山300多年没喷发了,但要是醒过来,火山灰能盖住整个关东地区。气候变化还来添乱:美国国家科学院说,全球气温每涨1度,海平面就高几厘米,到2100年可能涨1米。

日本东边还以每年10厘米的速度往马里亚纳海沟滑。这些风险加起来,日本就像站在悬崖边上。
这种地理困境让日本人心里总有点慌,1973年小松左京的小说《日本沉没》把这恐惧写成了故事:日本列岛被地震和海啸吞没,1.2亿人无家可归。
这本书火了,因为它戳中了大家的心病:脚下的地真稳当吗?湖南省地震局的专家说,短期内不用怕,日本有“地震柱构造”撑着,几十万年内不会沉。

可地震、海啸、火山这些威胁还是让人睡不着,2024年能登地震后,政府救灾效率被骂惨,很多人想起2011年东日本地震。
5.9万人十几年还住在临时房里,这些事让民众对政府应对灾难的能力没了信心,科幻里的“日本沉没”好像也没那么遥远。
如果真的沉没,为何避难所是中国?
如果日本真遇到大灾难,1.2亿人得找地方去,网上,日本有些人提出去中国避难。这想法听起来有点离谱,但他们有自己的理由。

他们说,中日文化有点像,都用汉字、吃米饭,去了中国不会太别扭,中国地盘大,960万平方公里,理论上能装下1.2亿人,不像韩国,只有10.3万平方公里,5100多万人口,资源早就吃紧。
有的网友还搬出1951年的《难民公约》,说“不退回原则”要求中国得收留逃难的人。还有人扯上“中日友好”或者人道主义,觉得中国当邻居的得帮把手。
这讨论不只是随便说说,也透着对日本防灾能力的失望,2024年能登地震后,很多人觉得政府救灾太慢,比不上中国甘肃积石山地震后72小时就把帐篷盖好的效率,这让一些人觉得,灾难一来,中国可能靠得住。

但这想法在现实面前有点站不住脚,接收1.2亿人,哪个国家都做不到,联合国难民署提过几个点子,比如建漂浮岛、国际分担难民,或者搞个新国家,但都很难。
漂浮岛花钱多,还没靠谱技术,新国家更是天方夜谭,韩国地小资源少,装不下这么多人。俄罗斯远东地盘大,但路都没几条,还跟日本为北方四岛吵架。
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地广人稀,但日本网友很少提这些盟友,反倒是中国,因为地大、文化近,被他们当成了“首选”。

可中国也有自己的难处,14亿人口,资源紧,人均耕地只有1.4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一半,房价贵得离谱,工作也不好找,再来1.2亿人,吃什么?住哪儿?
再说,《难民公约》也没说必须无条件收人,中国2023年才登记305个难民,跟欧美动辄几万比,差远了。
中国人为何反应激烈?
中国网友听到“日本避难”这想法,反应很直接,一项微博调查显示,85%的人反对收日本难民。
评论里有人说“想都别想”,有人提历史旧账,有人抱怨“自己房子都买不起,哪儿来的地方”。
这反应不难理解,首先就是历史恩怨,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30万人惨遭屠杀,这些事中国人忘不了。

日本至今没好好道歉,教科书把“侵略”写成“进入”,政客还常去靖国神社,这让中国人始终心存芥蒂。
历史教训也摆在那:唐朝收留突厥人,闹出安史之乱,明朝让女真人进来,最后自己亡了国,这些事让中国人对大规模接收外人特别小心。
现实问题也让这事没戏,中国14亿人,资源本来就紧,城市里房子、交通、就业都压力山大,再加1.2亿人,根本撑不住。

日本网友拿人道主义和国际法说事,忽略了这些现实问题,想法有点太天真,不过,中国也不会完全不管。
如果日本真出大事,中国多半会送救援队、给物资,这在过去灾情中都干过,作为大国,中国有这担当。
但一下收1.2亿人,没哪个国家做得到,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技术先进,可以多花心思在防灾上,比如盖抗震房子,弄好海啸预警。

这些比指望搬去别国靠谱,放眼全球,地震、海平面上升这些问题不是一家的事,大家得一起想办法,得在尊重各国情况的基础上,找到人道和实际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