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如今网上有不少人盲目神话马斯克,而美国国内反倒持批评态度居多,我也来谈几点看法。
首先单从商业角度看,马斯克确实蛮牛逼的,牛逼在于:大部分项目都是他收购的,最后还让别人误以为是他原创。
像在火箭回收领域,他既然准备登火星,那为什么接那两个超期九个月的回地球是在海上降落,而不是在陆地上软着陆?难道准备等东大上火星先造一片海出来供他降落?
他的火箭回收确实看起来科技感满满,但是火星上会有两根筷子吗?等东大先上去帮他竖起来? 他说要上火星,可他有发展载人上火星的技术吗?
尝试了一下一下商业载人航天,宇航服很时尚,但只是样子货,靠脐带连在飞船上,只能探探头出去,就只是做个秀而已。他搞好几年,其实就是为了发星链那些太空垃圾,只是为了解决火箭的产能和发射成本,重要吗?




就星链公司的商业利益来说,确实是很重要的,但对东大来说不一定了,因为东大也有自己的星座计划,而且卫星更不会像星链那么垃圾。毕竟星链的低轨卫星,寿命很短,数量还多,需要不断补发才行。
既然技术不行,只能靠牛皮(画大饼)来凑了,这也是为什么马斯克从二十多年前开始,每年都反反复复在航空领域上“画大饼”,却一直未能实现的“尴尬”原因。
再回到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说穿了就是缝缝补补凑活用,他最牛逼的地方在于能尽快推出一个半成品,然后让客户掏钱当小白鼠帮他测试,以便在客户自己试错的过程中完善产品。
可往往因为设计理念的问题,很快就会到达天花板。举个例子,特斯拉车子确实有不少优点,但我永远不会买,原因如下。
单踏板模式,学过自动化的人无法接受,因为太容易误操作,传统燃油车刹车踏板大油门踏板小,刹车踏板高油门踏板低,驾车时正踩刹车斜踩油门,这是安全设计,最大可能防止误踩油门,甚至用力过猛时油门踏板会断裂。
而单踏板模式下,脚一直在油门踏板上,无法形成紧急时换位置去踩刹车的肌肉记忆,更可能狠狠一脚踩在油门上导致悲剧。
其次,三元锂电池是特斯拉最先用的,三元锂燃点只有200度,电池包封装好之后,一旦内部温度升到89度,就很容易热失控导致自燃,但是特斯拉依然为了续航里程而使用,并且没有对电池管理做出足够改进,所以一度特斯拉车子自燃的事故很多。
至于 智能辅助驾驶,更多是为了成本考虑,拒绝激光雷达,只用纯视觉方案,从技术上说,纯视觉方案算法有先天缺陷,对于解决类似“对抗样本”的场景没有太多好办法,所以特斯拉的智能驾驶只能到L2水准。




虽然加上激光雷达后会好很多,但是特斯拉为了控制成本,不装激光雷达,结果是当激光雷达价格下降,竞争对手普遍安装激光雷达并且推出自己的智驾方案时,特斯拉没法跟进。
因为加装激光雷达意味着以前积累的数据全部没有用,先发优势变成落后的劣势,在智能驾驶方面,特斯拉碰到了自己“急就章”造成的天花板。
从这些例子看,特斯拉,或者说马斯克这个人的局限,就是包装一个产品并推向市场,但考虑的只是眼前的商业利益而不是长期战略。
比如明知在汽车领域,安全是第一需求,但放在特斯拉,安全是可以被忽视的,只看多卖车子和赔偿,哪个商业利益更大些。
这样的产品,我无法接受,所以敬而远之。
马斯克这个人也是如此,一个过分注重眼前利益的牛逼商人,但还远不配当“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