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美国总统特朗普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矛盾已演变为全球焦点。当鲍威尔以“关税加剧通胀风险”为由拒绝降息时,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怒斥其“无能”,并威胁“立即解雇他”。这场冲突的背后,不仅是货币政策的分歧,更是美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总爆发——从拜登时代的“撒币”后遗症,到特朗普的关税冲击波,再到美国国债与产业失衡的“定时炸弹”,双方博弈的结局或将决定美元霸权的命运。

美联储的“通胀创伤后遗症”:从拜登到特朗普的代价
拜登时代的“撒币狂欢”与通胀幽灵:2020年新冠疫情后,拜登政府推出总额超7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配合美联储的零利率与无限量化宽松,将货币供应量(M2)从15万亿美元推高至23万亿美元。这种“大水漫灌”直接导致2023年美国通胀率飙升至9.1%,创40年新高。尽管美联储随后激进加息至5.25%-5.5%,但通胀预期已深植人心。

例如,密歇根大学1年期通胀预期在2025年4月仍高达6.7%,远超2%的政策目标。 历史教训:70年代滞胀的“亡魂”:鲍威尔的坚持源于美联储对历史的深刻恐惧。20世纪70年代,美联储因屈从政治压力未能及时遏制通胀,导致美国陷入“滞胀”深渊:1979年通胀率高达13.3%,失业率突破10%,企业破产潮席卷全国。

时任美联储主席伯恩斯在回忆录中承认:“我们被政治绑架了。”这段历史成为鲍威尔拒绝降息的核心逻辑——若此时放松货币政策,可能重演“工资-物价螺旋上升”的灾难。 政治独立性的“生死线”:美联储的独立性是其抑制通胀的基石。根据《联邦储备法》,美联储主席“仅因法定事由”方可被解职,而鲍威尔已公开表示将诉诸法律捍卫这一原则。特朗普的威胁实质是对央行独立性的挑战:若鲍威尔屈服,美联储百年信誉将崩塌;若特朗普成功换帅,货币政策恐沦为政治工具。这种对峙已引发市场恐慌,美元指数一度跌破98,美债收益率飙升至4.92%,黄金突破3400美元/盎司。

特朗普的“关税炸弹”:自毁长城的政策困局
关税政策的“三重绞杀”:特朗普在第二任期推行“全面对等关税”,对进口商品平均税率从2.6%提升至19.3%,逼近1938年水平。这一政策直接推高美国消费者价格:进口汽车价格上涨18%,电子产品涨价12%,甚至番茄酱价格也因墨西哥关税上涨7%。据测算,关税导致美国家庭年均支出增加2300美元,消费者信心指数暴跌至2012年最低。

产业回流“幻象”与供应链断裂:特朗普宣称关税将“重振美国制造”,但现实截然相反:通用汽车因钢铁关税裁员1.4万人,特斯拉因电池材料成本上升暂停德国工厂建设。更致命的是,关税导致全球供应链重构——墨西哥对美汽车零部件出口下降23%,迫使福特将生产线迁往越南。这种“去全球化”冲击使美国制造业PMI在2025年5月跌至47.3,陷入萎缩区间。

转嫁责任的“政治甩锅术”:特朗普施压降息的本质是转移政策失败的责任。美联社指出,其关税政策导致美国经济衰退风险上升至35%,而特朗普试图将责任归咎于美联储“不作为”。例如,他宣称“鲍威尔若早降息,关税冲击就能被抵消”,却无视经济学家警告:降息可能使进口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形成“关税-通胀-降息-更严重通胀”的死循环。

美国经济的“结构性癌症”:债务、产业与金融的三重崩塌
国债“庞氏骗局”逼近临界点:美国政府债务规模在2025年突破40万亿美元,年利息支出达1.6万亿美元,相当于军费与社保支出之和。更危险的是,美国正陷入“借新还旧”陷阱:2025年到期债务中,76%需以当前4.5%的利率再融资,而2021年这一利率仅为1.5%。若降息50基点,政府每年可节省800亿美元利息,但这将迫使美联储购买更多国债,进一步恶化资产负债表(已膨胀至9万亿美元)。 产业空心化与“虚假繁荣”:尽管科技巨头股价屡创新高,但美国实体经济已显露疲态:2025年一季度GDP增长仅1.3%,其中70%贡献来自金融投机。

制造业占比降至10.8%,而服务业中低端岗位占比超过60%。这种“华尔街繁荣”与“主街萧条”的割裂,使美联储陷入两难:若降息刺激股市,将加剧资本空转;若维持高利率,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飙升,破产潮可能蔓延。全球去美元化的“灰犀牛”:特朗普的政策加速了美元霸权瓦解:2025年一季度,全球央行美债抛售规模达2150亿美元,人民币在国际储备中占比升至6.8%。沙特对华石油交易50%改用人民币结算,印度与俄罗斯建立本币支付机制。一旦美元信用崩塌,美国将丧失“债务货币化”特权,国债利率或飙升至7%以上,触发全球金融危机。

美元霸权的“最后一舞”
特朗普与鲍威尔的角力,实质是美国经济模式崩溃前的垂死挣扎。从拜登的“撒币”到特朗普的“关税”,从债务泡沫到产业空心化,美国正为数十年的政策短视付出代价。无论降息与否,美元体系的裂缝已无法弥合——若鲍威尔坚守阵地,美国经济将硬着陆;若特朗普获胜,恶性通胀与债务危机将接踵而至。这场博弈的终局,或许正如摩根大通CEO戴蒙所言:“我们正在见证美元霸权最后的狂欢。”